米橙,光看名字,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稀罕东西,而是一种在台山赤溪镇代代相传的传统美食,米橙也是客家旅游特产。据介绍,赤溪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些米橙过年,俗称“打米橙”。除了作为拜神祭祀品,自己享用、招待客人以外,还作为上好礼品敬送亲朋好友。当地甚至有“冇(无)米橙不过年”的说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已很少人家还会自己制作这种传统的小吃。

    相信不少长辈对爆米糖依然记忆犹新,爆米糖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准备的过节食品。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的爆米糖逐年减少,甚至不见踪影。爆米糖,客家人把它叫米橙。如今,米橙又成为了客家的旅游特产。

进入膨化间,一位60多岁的老师傅站在灶台前,看着面前一口大铁镬冒出氤氲烟气,估摸着温度差不多时,便将已经蒸熟晒干的糯米倒进锅里。只见米一下镬,瞬间噼里啪啦地在铁镬里欢快跳跃,犹如一群小天鹅在跳芭蕾舞。

师傅拿着铲子迅速、不停地翻炒。不到一分钟,糯米便膨胀了几倍大。看着火候差不多了,师傅便马上将其起锅。另一边的工作台上,几位工作人员从爆好的糯米中,将炒焦的、细碎的米粒仔细筛除。老师傅告诉记者,他制作米橙已有20多年经验,全凭经验,靠着一双火眼金睛控制火候。赵立人介绍,由于煤气火力不够,这个灶台烧的是柴火,“这样才能保证米橙颗颗饱满香脆”。

经过膨化的米橙,下一道工序便是炒糖。这道工序也非常讲究技术,出一点差错都不行。糖浆是人工熬出来的,如果熬得不好,做出来的米橙可能是一盘散沙。

老师傅在一口大铁镬里不停搅拌熬糖,在恰到好处的一刹那,一声吆喝,旁边的工人便迅速依次把爆好的糯米和杏仁等配料倒入锅中。随着老师傅挥动着双铲上下翻飞,杏仁味米橙很快就炒好了。甫上锅,几人就马上将米橙压好形状。

打米橙非常讲究技术,打得不好,米橙就会散开,无法凝在一起。在他小的时候,人们买糖用的还是糖票,并不是想买就能买的。如果米橙散开了,就很难再买材料制作。因此,当时还比较迷信的村民,打米橙的时候往往会大门紧闭,不许随便出入。有的人家甚至会摘取一些榕树叶放在家里避邪,以求顺利制作出美味诱人的米橙。

现在客家人要把米橙这种传统甜食推向市场,作为旅游特产,并尽量保持传统风味,让和他一样喜爱的人天天都能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