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饸饹面
饸饹(读音héle),也叫河漏,是将豌豆面莜麦面、荞麦面或其他杂豆面和软,用饸饹床子(一种木制或铁制的有许多圆眼的工具),把面通过圆眼压出来,形成小圆条。比一般面条要粗些,但比面条坚、软,食用方式和面条差不多。豆面有时候需要加入面丹来调节面的软硬度和口感。适合应用于那些没有小麦面粘性大,不能按普通方法做成面条的面类。在北方尤其是山西(晋西北)、陕西(关中地区)饸饹较为常见。《辞海》中关于“饸饹”的
磁州窑
磁州窑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陶瓷窑系,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彭城和磁县等地,是北方陶瓷的代表.这些地区宋代属河南漳德府磁州,故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是宋代成就突出,富有民间特色的瓷窑。磁州窑的釉色较为丰富,有白釉,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尤以白釉最为出名.在装饰上主要采用黑白对比的方法,其中以画花,剔花及珍珠地最为盛行.画花系以当地所产的花斑石为绘料,在白色的釉地上画出黑色的花纹,开创白地黑花釉下
白露珍核桃仁
太行山上阳光充足,无污染的空气和优质肥沃的土壤,在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中自然成熟的核桃皮薄、仁满、口感纯正。生长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抗生素生长剂,不用任何转基因技术,严格遵循产品的相关标准。白露珍核桃生长在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涉县太行山上。时令到时,草木上的露水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这就=是"白露"时节,也是核桃采摘的适宜时间。此时采摘,营养、口感和新鲜度很好,
河北邯郸曲周县民俗文化曲周花车
曲周花车,原名“拉花车”,为汉族民间舞蹈,始于明朝,盛行于清朝,民国初期曾一度鼎盛。现主要分布在安寨镇安寨,南马店等村,每逢春节、元宵节到县城参加文化活动,深受人们喜爱。曲周花车以冀南“地扭子步”为基调,同时吸收了戏曲中的部分技巧,其特点是细腻活泼,比较典型的舞法有扑蝴蝶、抖肩、抖膀子、=晃腰、下叉、鹞子翻身、小开门等,道具主要是花车,表演时以跑园场为主,同时加入串八字、烂泥窝、卧车、上下坡等场面
牛奶葡萄
宣化白葡萄:又名牛奶葡萄、马奶葡萄,果实呈长椭圆形,酷似奶牛乳头。皮薄质脆肉厚,紧密多汁,可剥皮切片,刀切分瓣,有刀切牛奶不流汁之美誉。且籽粒少,味甘甜。香气浓,耐存放。营养价值高,可做治疗贫血的辅助剂,又为酿酒、制葡萄汁、蜜饯、罐头、葡萄干的上等原料。
河北沧州沧县民俗文化沧州木板大鼓
沧州木板大鼓自产生至今流传了几百年,2006年“沧州木板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名录。在首届“巴黎中国曲艺节”上,由沧县木板大鼓老艺人王振义、刘凤鸣表演的《贾宝玉夜探潇湘馆》获得了最高奖“卢浮”金奖。沧州木板大鼓多次走出国门参加华人艺术节。在沧县礼堂年年举办免费供人欣赏的“古韵书场”活动,已经成为沧县独特的地域精神文化象征。2009Э=Э年10月中国曲协正式批准命名沧县为“中国
河北邯郸曲周县民俗文化曲周龙灯
“曲周龙灯”是曲周县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分布区域为曲周县曲周镇。曲周镇位于曲周县中部,是县政府驻地。曲周龙灯起源曲周龙灯起源于宋代。据传,宋朝时期的曲周县十年九涝,庄稼无所收成,农民贫困交加,民间有敬奉龙王保平安的传说。为了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就制作了一条龙,龙内燃灯,起名“龙灯”。每年元宵节,挥舞龙灯,敬仰龙王,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曲周龙灯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最初在曲周镇
山之娇核桃油
山之娇核桃油采用太行山有机核桃科学冷榨无添加,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含亚油酸、亚麻酸,并富含有A、B1、B2、C、E及人体所需的Ca、mg等微量元素。【山之娇】【白露珍】顺利通过了国家QS检查验收,并取得了生产许可证;通过了国家ISO9001质量体系和食品安全HACCP认证,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HACCP认证证书:通过了国家有机核查验收,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涉县处于太行山区,
河北邯郸曲周县民俗文化曲周四股弦
“四股弦”又名四根弦、五腔调,是河北省地方稀有剧种之一。曲周县四股弦主要分布在白寨乡司寨村。四股弦起源于清朝中期道光十八年(1838年),山东河泽一带。据传,山东有一位民间艺人叫齐大牙,逃荒要饭到河北邢台一带,收了几个徒弟传授技艺,创办了一个四股弦弟子班,演出时,大伙围桌而坐,作几个简单动作,俗称“坐板凳头”,演出剧目多是家庭生活小戏。同治九年(1870年),戏班骨干弟子王玉堂接班主,吸收=河北梆
青青牌蔬菜
青县有清晨青县大棚菜,中午津京盘中餐之誉。1998年青县人民政府注册蔬菜品牌,确定为青青牌及商标图案。同年在国家工商局注册。1999年青青牌蔬菜万箱蔬菜进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青青牌蔬菜于1999~2008年在北方农产品交易会上,7次获得省名优产品称号;2000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2001年获名牌产品;2002年,成为进京基地企业;2007年获得河北省著名商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