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石雕
宁县石雕,历史悠久,其渊源根据出土文物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其雕凿手法独特、形象逼真、风格古朴、粗犷豪放,保留人类万物有灵的神圣观念。近年来,宁县石雕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特别是2002年以来,随着历届香包节和农耕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同外界的交流往来加深,使宁县石雕名声越来越大。以庞清河、庞永恩、安达为代表的石雕作品多次在香包节和农耕文化节上展出,部分作品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收藏,受到了专家学者的
康乐油香
油香:油香是回族对油饼的一种特殊称谓。制作油香时,首先是把和好的面用手揪或用刀切成小面团,每个小面团擀成直径约10-15厘米、厚约1厘米的饼坯;油上锅烧热,放入擀好的饼坯,待锅中油香略微变黄后,翻一个个儿,当两面鼓起焦黄后,即可捞出。吃油香的时候也有讲究,有一些地方的回族在吃油香时,拿在手中面儿要向上,一块块儿掰着吃,而不能用口直接咬。当然,大部分地方的人只需用手把油香撕成两半儿,随后即可咬着吃。
花卷馍馍
花卷馍馍:发白面加水与酵母发酵后,加碱水揉匀压成长条,以刀切块入笼蒸制的叫刀把子,将切块再经揉制的叫馒头。擀作面饼,卷入胡麻油、姜黄、苦豆粉、玫瑰花等佐料,切块或绾花蒸制的称油花卷儿。擀片烙成制的称起面馍馍。以起面作面皮,包入各类内馅、菜馅蒸熟,即为包子。
面片子
面片子:拌擀同长面,切成长8厘米左右,宽2厘米左右的长方形或菱形片子,煮熟后,加鸡蛋花、葱花、肉臊子、调和等食用的名甜面片子;调入炝浆水的名酸面片子。面拌和后,以手拉条揪片,随揪随下入滚水锅内煮熟的名“揪面片子”。
长饭
长饭:以纯细白面加适量盐水或碱水,拌揉擀切成或粗或细的面条,煮熟盛碗,浇上臊了汤(臊子汤系肉丁、洋芋丁、豆腐丁、粉条、菠菜、葱花、鸡蛋花等视条件选加烹调而成),名臊子面。调以浆水的名浆水面。
康乐牛
康乐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康乐牛康乐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康乐县是我省肉牛大县,目前已发展成为甘肃中南部肉牛繁殖、育肥、加工营销中心。近年来康乐县以肉牛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来培育,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探索出被省内外政府、企业广泛借鉴的“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康乐
陇西宴席
传统的陇西宴席有水八碗、八碗、全十道、十二体、十四体、十八体、二十四体之分。以西北风味为主,酸、辣突出,甜、咸、麻、鲜各异,具有色香味形俱佳之特点。他有荤有素,荤素搭配;有蒸有炒,蒸炒结合;有热有凉,热凉交错;有浓有淡,浓淡相间。纯朴丰盛,雅俗共赏,四季皆宜。"陇原三绝系列宴"丰富了宴席菜肴,此宴以"陇西火腿腊肉"、"陇西金钱肉"、&qu
糯米卷糕
古浪的端阳节有吃糯米卷糕的习俗,但糯米卷糕作为一种美食,平日里人们也做吃。其具体做法是:先将面和好饧好,再将面擀成一个个小面饼,待油沸了将小面饼放入油锅中炸成油饼。其次,将洗净的糯米、红枣加入锅中,待水开后用小火焖至米熟,再在里面加适量白糖,同糯米、红枣一起搅拌成糕。然后用锅铲把适量的糯米糕放在油饼中间,折成卷状即可食用。糯米卷糕香甜可口,让人吃一个想两个。
古浪麻腐包子
农历十月一日是下元节,届时家家祭祖,上坟烧纸,为先祖送寒衣。人们吃麻腐包子,据说这是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麻腐包子制作过程是:先把麻子磨碎,加入适量的水拌匀,用纱布包好用力挤压,如此两三次之后,将过滤下的汁收集起来,放入蒸笼里蒸成麻腐(豆腐状的物质);然后将麻腐拌入捣成泥状的熟山药中,炝入葱花,加入适量花椒、姜面、精盐做成馅;最后用发酵后的面张包了蒸熟,即可食用
黄米稠饭
黄米稠饭是古浪滩区一带的农家特色饮食。制作时将适量的山药去皮切成丁或片,入锅先煮;然后取适量的黄米淘尽加入,待土豆和黄米熟烂之后,用饭勺清出多余的汤,而后用慢火继续煨一阵;最后用勺子搅动,使得山药成泥状与黄米充分融合,最后撒入少许面粉搅匀出锅,即可食用。其香味浓郁,绵软可口,为美食家所青睐。食时以炒菜佐之,炒菜以大肉炒菜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