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饼(跋饼),是起源于福建厦门的中秋传统活动,随之传播至闽南地区。始于清初,是郑成功屯兵驻兵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历史:

中秋博饼,起源于福建泉州,由郑成功驻兵时发明,是闽南地区特有的由饼文化外延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博饼是中秋节时的一种大众娱乐活动,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共计一会,设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来源:

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当然,沿袭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闽南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底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文化渊源:

中秋博饼文化在闽南一带十分盛行。在以前,中秋博饼,一般都是传统的博饼玩法,比如,奖品一般都是用会饼。博饼纯粹就是为了图个开心。而且在时间上本地居民农历八月初一之前,是不玩的,博饼的时间正常是在农历的八月初一到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

风俗:

闽南博饼风俗,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就是博一个好彩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其中尤以泉州、厦门市区为甚。所以,闽南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很多外乡人来闽南,都会被这种带有浓厚节日色彩的风俗所打动。月饼在闽南的博饼风俗中,有一个自己的名字,美曰:会饼。这是中秋博饼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

具体玩法:

一般是10人1桌,首先指定1人(一般是本桌年长位高者)取两颗骰子扔出数点,如n点,由扔者开始逆时针方向数到第n个人,该人为本次博饼的起博者。

逆时针依次,每个人每次要把6个骰子一起投进大碗里(一定是要用瓷碗骰子才能跳的起来,增加旋转次数,增添气氛),众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点数得饼。如果骰子掉出大碗,本轮就作废,到下轮继续参与(传统是下一轮不能投,要空一轮)。

有1个“四点”的得一秀饼(秀才),拿完为止。共32个。

有2个“四点”的得二举饼(举人),拿完为止。共16个。

有4个相同点数的(红四除外)得四进饼(进士),拿完为止。共8个。

有3个“四点”的得三红饼,拿完为止。共4个。

若骰子点数分别为1至6顺序排列着的得对堂饼(榜眼,探花),共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