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灯彩
元宵观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早在二千多年前汉武帝就结灯为山祭祀太乙。到唐代,元宵张灯的风俗进一步盛行。唐睿宗时,在长安搭建灯楼,燃灯万盏。进入宋代,更是盛况空前,城镇上出现了灯市。因此,我国历来把元宵节称为灯节。辛弃疾有《元》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把灯节的景象写得十分壮观。宋代苏州灯节之盛,据《石湖乐府序》记载:吴中风俗,尤况上
紫菜
海门地处黄海南端,长江入海口北岸,沿海滩涂平坦,加之气候温和,水质肥活,盐度适宜,为养殖紫菜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故海门所产之条斑紫菜量多质优,每年出口的干紫菜达5000多标箱,远销香港、日本、东南亚等国。紫菜营养很高,每百克干紫菜中含蛋白质28-35克、碳水化合物48.5克、脂肪200毫克、钙343毫克、VC1毫克、尼克酸5.1毫克、磷457毫克、胡罗卜素1.23毫克、核黄素2.07毫克,并富含
“常绿牌”红香芋
芋头是天南星科植物的块茎,含有丰富的还原糖、粗淀粉、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其中铁的含量尤为突出,每千克含261毫克(以鲜重为准),粗蛋白含量达2.04%,高于红薯、山药、木薯的含量。建昌镇种植芋头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就定为贡品。建昌由于独特的水土条件和传统种植经验,生产的芋头,尤其是红香芋品质优良,它皮红、肉白、味香、无污染,直接食用具有香、糯等特点。"常绿牌&quo
孤桐
这是4000年前出现在邳州的树种。据《禹贡》记载:"峄阳山,遍生孤桐。"峄阳山即今岠山(汉称葛峄山),当时遍山生长的这种桐树,木质优良,用它制琴,琴音特别清朗。所以史书说"是制琴良材"。成为向国王献贡的物产,名扬九州。全国少有,故称孤桐。后来历代史书都提到它。晋代伏滔曾特来峄阳山参观孤桐,他在《西征记》里说:当时他见到孤桐还有"盘根错节存在"。现在邳州仍有桐树,俗称泡桐。喜欢沙质松软土质,怕水浸,
毛板青蚕豆
太仓毛板青蚕豆系江苏省著名农特产品,为蚕豆品种中的上品。产于太仓市毛家市(今新毛乡)周围十里之内,当地称为宣公豆;后毛家市渐盛,外地客商均赴毛家市采购,遂以毛板青闻名。上海老城隍庙五香豆即以毛板青为原料,远销南洋各地,声誉极佳。毛板青的特点是色青粒大,板子宽阔,尾有凹痕,肉色白净,味鲜而糯,易酥不腻,百粒重130克――135克,比一般品种高20克左右,并含有多种营养成份,为蔬菜食品中的佳品。
徐舍小酥糖
清代贡品小酥糖是一般的就时茶点,是精细白糖、剥壳芝麻、特制饴糖、上等面粉等原料,经焙沙、打屑、扳酥等十多道工序,精工配制而成。具有香、味、酥、爽口等特色。
丁庄金针菜
宿豫县种植黄花菜历史悠久。传说三国时当地流行血吸虫病,华佗前往为民治病,后人见黄花菜的形状恰似华佗治病的金针,遂将其称作金针菜。该菜名气最大的是产于丁嘴乡的丁庄大菜。它身条粗壮,嘴乌体亮,肉厚味美,健体安神,营养丰富。丁庄大菜先后参展于南洋劝业会、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国农业展览会和广州商品交易会等。吉字牌金针菜为省优质产品(宿迁)
连云港山螃蟹
山螃蟹,因形如螃蟹,生于山间而得名。港城各山涧沟中多有生长,又以云台山较多。山螃蟹,体形较小,体色多与栖息地颜色相近。其肉细嫩,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A、核黄素等含量较高,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食用。山螃蟹更有清热散血功能,治疗跌打损伤有奇效,在民间被视为接骨良药。
回卤干
回卤干南京小吃,还有回卤干和卤茶鸡蛋。回卤干是薄片的炸豆腐用水回煮。锅中放上几撮黄豆芽,以取其细微的清香和鲜味。卤茶蛋取料贵在新鲜,最讲究的是头生蛋。店家将鲜蛋洗净、煮熟、去壳,并在蛋白之上浅浅地划几条刀口,以便透味,入锅加料烹煮要用文火,煮的时间不能太短。
镇江膏药
镇江膏药的前身是唐老一正膏,创始于1662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具有祛风止痛、化痞除瘀、舒筋活血、消肿顺气等功效,用它治疗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半身不遂、四肢麻木、关节炎等症有显著疗效,并有软化点适宜、布皮经久不霉,药黏经久不老化等特点,可以一用再用,被群众誉为"万能膏"。1980年,镇江"金山"牌膏药被评为国家医药总局优质产品和省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