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头单丛
岭头单丛又名白叶单丛,原产地在以盛产岭头奇兰而著名的饶平县坪溪乡岭头村。这株茶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原来孤株孑立,生长于双峡山峡谷一块大石缝中,旁边银瀑飞泻,山谷终年去雾缭绕。该茶采摘期比其它品种早熟一个节令,绿叶微黄,朱边白腹,入夜折射星月清冽薄辉,故又有毫光茶之说。清代时,这株茶为岭头一老茶农发现,南洋、汕头茶商不顾山高路远,上山收购岭头奇兰时,高价索购,每斤价值七、八银元。茶主人倒也世代安稳独
水井荷兰豆
开平市月山镇水井荷兰从开始种植至今已有15年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种植荷兰豆的面积仅有100亩,由于农民种植荷兰豆收入可观,在镇委、镇府的积极扶持下,认真抓好产后服务工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本世纪初种植面积达到2500多亩,辐射到开平市的苍城、龙胜等镇和鹤山市的云乡、宅梧镇等周边地区,带动面积达1万多亩,并逐步形成集地效应和交易中心。到了荷兰豆收获季节,水井墟车水马龙,收购商在水井墟设点收购,
廉江香蕉
廉江市香蕉种植在80年代以前,以载于屋前屋后的高脚巴蕉为主,均是移芽种植、商品性极差。香蕉作为商品性的经济作物种植是从80年代开始,高峰期为1987年,当时种植面积17万亩,销售网点遍布国内200多座大中城市,预计今年面积达10万亩。主要分布在本市平坦、良相、吉水、石城、新民等10多个镇,品种主要有931、8818、巴西、泰选等,绝大部分为试管苗,品质较好。廉江香蕉一年四季均有上市,销售主要以北方
龙门鸡
龙门鸡又称为黄胡鸡、草头鸡、蛇头鸡,三黄胡须鸡(即黄毛、黄脚、黄嘴—一小胡须)。具有胸宽、身横、脚矮、肉厚、肥而嫩滑、尾油足而不腻,骨软而色、香、味、美俱全等特点。每只鸡体重1公斤左右为上品。龙门鸡饲养历史悠久,咸丰元年县志中有鸡的记载。50年代前王坪、龙华、沙迳、平陵和北部几个乡镇多养龙门鸡。60年代中期中央外贸部把龙门划为养鸡基地县。据1967年记载龙门鸡出口6.18万只。远销到世
黄塘头菜
正果镇黄塘头菜已有百年的历史,黄塘头菜属江南头菜的名贵品种,黄塘村位于东江支流增江河畔,土质疏松肥沃,水源丰富,光照充足,环境洁净清新,头菜种植均施农家基肥,因而个体适中、饱满结实、肉质鲜嫩,采用传统方式制作后,色泽金黄、香气浓郁、爽甜可口、风味独特,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食,深受珠三角和港澳台胞的赞誉、喜爱。
松岗腊鸭
松岗腊鸭产于松岗、沙井、福永和新安等镇,因松岗出产的腊鸭最佳而得名。因皮白、肉厚、细嫩、香口而出名,远销港澳及东亚等地。(深圳)松岗镇地处水乡,有大规模养群鸭的历史传统。鸭肉性温补,细嫩可口,营养丰富,是上等滋补佳品。松岗人的腊鸭远近闻名。每年立冬前后,选用梧州、士媚和本地等品种鸭,用糙米喂肥,使之肉质细嫩。松岗腊鸭产于松岗、沙井、福永和新安等镇,因松岗出产最佳而得名。外皮金黄油亮,鸭肉松疏细嫩,
西江第一碌
西江第一碌德庆地区临近西江,河鲜资源丰富,当然少不了的是蛇餐啦.在当地,选用肉质好的蛇,用不同的方法和配料,泡制出来的蛇碌味道自然可口,不是滋补的好东东.选用水律蛇,秘制酱料,讲究腌制时间,非常入味。出品干爽,不出油,香口和味,虽然是椒盐蛇碌也与众不同的口味。炉上一锅清水烧滚了,薄薄的蛇片涮一下,脆生生,再蘸一点餐馆自制蛇酱,令人无限回味,极水律蛇碌,椒盐蛇碌,枣耳蒸蛇腩,榕蛇起片,听着已经食指大
石楼禾虫
石楼禾虫禾虫是生长于水稻田土壤中的环节动物,过去曾广泛分布在番禺大沙田的水稻产区,是番禺的一种传统土特产品。近十多年,由于农药、化肥的使用,禾虫产量明显少。番禺区石楼镇地处珠江河畔,土层深厚、水质好,且不少农民素有培殖禾虫习惯,基本掌握培殖技术。该镇生产禾虫以个体肥大、色泽金黄、味道鲜美、蛋白质丰富等特点,在本区、邻近县市及港澳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深受食客的欢迎。为挖掘传统名优产品,提高农业生产
水浮莲
廉江安铺一私企巧用晒干的水浮莲作为原料加工制作成草席、藤箱等精美产品,竟畅销珠三角、广西甚至美国等市场,成为深受顾客欢迎的家庭生活用品,不仅解决了当地部分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每年还为该企业带来500多万元的产值利润。2004年初,廉江市万和麻塑制品厂老板陈硕娟偶然得知水浮莲晒干后可以用来编织席、箱和椅子装饰物等精美制品,马上投资筹办了一个加工制品厂,大量收购干水浮莲。陈硕娟介绍说,水浮莲麻条的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