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孔潍鲤

在潍河,生长着一种体态亮丽、远近闻名的 四孔鲤鱼 。围绕 四孔鲤鱼 形成的鱼文化,如奔腾逶迤的河水,深厚幽远。

说起 四孔鲤鱼 ,人们自然想起那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打天下以后,便以出家修道为名,想找个地方隐居。这一天,他走到昌邑的峡山,但见潍水自南奔泻而来,弯弯曲曲绕山而过,山上古松参天,时有云雾从中升起,令人疑是到了仙境。更喜山之阳有天然洞穴一处,正可居住。伯温大喜,于是在此隐居下来。

  一日,刘伯温在潍河岸畔看渔人打鱼,看到打的无非是鲫鱼、鲢鱼、鲇鱼之类,并无奇特品种。忽然,他心中一动:如此仙境,应有异于他乡的特产才是。于是,他驾起祥云,来到天庭。他走到天河岸边,只见姜太公在那里端坐垂钓。刘伯温走上前去深施一礼,把如何离开京城,如何在峡山定居,又如何想寻求珍奇鱼种的经历和想法说了一遍。姜太公用手一指,天河中一条金色大鱼蹦到他的手中。伯温一看大喜,但又一细看,只是一条鲤鱼,没有什么稀罕。姜太公好像看透了他的心思,说: 此鱼是鲤鱼不假,但不同于别处之鲤,到了潍河,你便见到鲤鱼的奇特所在。 说完,把手一甩,那鱼就落到潍河里去了。

  为感谢姜太公的乐善好施,刘伯温奔波化缘,由四方百姓集资,在峡山之阳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太公庙。太公庙落成之日,伯温特意来到潍河岸边,让渔人打了几条鲤鱼观看。他发现这些鲤鱼全是四个鼻孔,靠近嘴巴处两个大孔,离嘴巴较远处两个小一点。凡在潍河捕捞的鲤鱼全是四个鼻孔。从此,潍河多了一珍—— 四孔潍鲤

  美丽的传说,给 四孔潍鲤 涂上了神奇的色彩。

  清代乾隆《昌邑县志》记载: 鲤,生潍水者,金鳞而味美。 所以如此,取决于它的生长条件——潍河。由于潍河源头山泉汇流,绵长数百里,河道尽是沙岩底质,因而 泉香水冽,水浸沙明,滋生其物,清爽殊异 ,尤以潍河鲤鱼最为著名。潍河鲤鱼又是四个鼻孔,追逐食物的能力颇强,繁殖发育较快,其味道自然鲜美异常。1960年建起峡山水库以后,水库成了鲤鱼的主要产地,年产量可达80万公斤。今日,在著名的峡山风景旅游区,以潍鲤为代表的峡山水库 全鱼宴 ,成为闻名遐迩的地方名吃。潍河鲤鱼不仅因质嫩肉鲜而被列为淡水鱼中的珍品,还因其极美的体形,遍体金鳞和淡红的尾鳍,兼有观赏价值。

  源远流长的潍河鲤鱼受到了古今骚人墨客、名家学者的吟咏和赞誉。当年,被称作 扬州八怪 之一的著名诗人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在品尝了肉鲜味美的潍河鲤鱼后,即兴赋诗: 美滋美味美华筵,奇闻奇趣奇姻缘。郑燮有幸辖宝地,愿做渔郎不做官。 解放初期,曾驻昌邑多年的著名作家峻青在小说《老水牛爷爷》中,对春季夜晚的潍河和河中的鲤鱼有过这样的描写: 这时候,月亮刚从平原上探出头来,河面上闪烁着一道道鱼鳞似的银光。春天的潍河,是温柔的,娴静的。金色的鲤鱼,不时的跃出水面,把平静的河水,激起一个个银色的圆圈。 《大众日报》在介绍地方名产 潍河鲤鱼 时写道: 潍河盛产四个鼻孔的金鳞鲤鱼。凡到过潍河中游峡山水库游览的客人,无不以品尝四孔鲤鱼为快。

  在昌邑乃至潍坊地区,常用鲤鱼宴请贵客,在一些特殊场合,还利用鲤(利)和鱼(余)之音,把鲤鱼当做吉祥物。因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红白公事,太凡重要一些的席面,总少不了鲤鱼。社会上有 无鲤不成宴 的说法。每年春节,农村家庭中供奉祖先所摆投的祭礼,也总是把鲤鱼放在供桌的最前面,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

  潍河鲤鱼不光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必不可少,而且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如意吉祥的象征。那些浪激龙门、金鲤腾跃的书画特别受欢迎。每到春节,许多家庭便把印有 富贵有余 、 连年有余 、 吉庆有余 的年画贴在居室,庆贺改革开放后生活的富裕,衬托今日红红火火的美景,使欢乐的节日氛围更为浓郁。另外,有许多饮食产品和饮食用具也用 鲤鱼 作为商标。

四孔潍鲤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