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草,中药名。是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植物龙胆在中国大陆、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700米的地区。

相关简介:

中国有龙胆草240多种,多产于西南高山地区,北京周边、祁连山区只有少数几种。耐寒,喜光,耐半阴,喜深喜、肥沃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株高30-1500px,茎直立,上部不分枝。单叶对生,无柄,基部叶小,中上部叶卵形至披针形,叶基圆而联合报于茎节上。花单生茎顶,广漏斗形,深蓝色,花期8-9月。

相关功效:

用于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1-2尺。该植物是一种高山植物,性喜潮湿凉爽气候,野生于山区、坡地、林绿及灌木丛中。在植物整个生长季节,温度是相当高的。北京地区引种后,一直生长良好。地势高燥与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和土壤过粘、贫瘠的地区不宜栽培。龙胆喜肥,在结合深耕土地时,每亩应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8000斤左右。每年4月中旬萌发,8月开花,花期8-9月,果实9月成熟。全年生长期180-210天左右。

相关配伍:

1、伤寒发狂:草龙胆为末,入鸡子清、白蜜,化凉水服二钱。(《伤寒蕴要》)

2、蛔虫攻心刺痛,吐清水:龙胆一两,去头锉,水二盏,煮一盏,隔宿勿食,平旦顿服之。(《圣惠方》)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疗咽喉痛,风热盗汗。”

2、《本经》:“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3、《本草新编》:“龙胆草,其功专于利水,消湿,除黄疸,其余治目、止痢、退肿、退热,皆推广之言也。但此种过于分利,未免耗气败血,水去而血亦去,湿消而气亦消,初起之水湿黄疸,用之不得不亟,久病之水湿黄疸,用之不可不缓,正未可全恃之为利水神丹,消湿除瘅之灵药也。或谓龙胆草治湿热,最利瘅病,正湿热之病也,然用龙胆草以治黄疸,多有不效者,何也?黄疸实不止湿热之一种也,有不热而亦成黄疸者,非龙胆草所能治也。尤胆草泻湿中之热,不能泻不热之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