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枇杷



介绍:  莆田枇杷,系莆田四大名果之一,是莆田市的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历史悠久,单果重为中国最大,栽培技术最先进,以果实特大、外观艳丽、肉多味甜、早熟、耐贮运等特点而闻名,主产区常太镇号称 中国枇杷第一乡 。1 品种特点  莆田枇杷品种达100多种,主要有 解放钟 、 长红3号 、 莆选1号 、 早钟6号 、   白梨 等,单果重为中国最大(解放钟最大单果重172克,为世界之冠),栽培技术最先进,主产区常太镇号称 中国枇杷第一乡 。 解放钟 枇杷选自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英龙街绣衣里的 大钟 实生变异味,1949年莆田解放那年发现而得名。其最大单果重可达172克,曾在1954年西德举行的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金奖,故被誉为 枇杷王 。 解放钟 枇杷树势强,枝条粗壮,抗逆性强,结果习性好,产量高,果实倒卵形或长倒卵形(梨形),果皮橙红色、易剥离、中等厚、耐贮运;平均单果重70-80g。根据福建省农科院测定,果肉厚0.93cm,可食率71.46%以上,可溶性固形物11.1-12%,含酸量0.51%,维生素65.72mg/100g果肉,莆田当地成熟期5月上、中旬。2 种植条件  莆田枇杷质优名扬四方,除其历史悠久外,离不开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多方面因素。枇杷开花结果和其他果树不一样,它在寒冷的冬季和早春开花结果,而花和幼果的耐寒力远不如树体和枝叶,枇杷怕寒,  喜欢温暖的气候条件,一般在年平均气温15℃~17℃以上的地区可栽培。莆田地处南亚热带到中亚热带过渡地带,是枇杷生产的最适宜区之一。这里常年平均气温20.1℃~20.6℃,3~8月份降雨最多,这个时候恰好是枇杷结果生长期,需要大量水分;11~12月份开花期,雨比较少并且较少有大霜,有利于受粉受精;2~5月份间,气温逐渐升高,日平均最高气温在16.6℃~27.5℃之间,日平均最低气温在8.7℃~19.8℃之间,这样的气温有利于幼果生长。莆田的这些气象因素恰能最好满足枇杷生长结果的要求,所以莆田枇杷比江苏、浙江、日本产的都要大,并且比浙江等地的枇杷早熟一个多月。除了对气候有要求,枇杷的根喜欢通气性和透水性好的土壤,有积水的地方容易引起枇杷烂根和落叶,甚至死亡。莆田枇杷重镇——常太镇按照他们的经验,种植枇杷在平地或者山坡上都可以。山坡排水比较好、阳光充足,种下去的枇杷树寿命长,病虫害少,产量高,枇杷果子比较大;另外,山坡下的平地、土层深厚的地方以及溪河两岸的冲积地,土层深厚、土质较疏松,排水良好,栽培枇杷也很好。3 生产情况  莆田枇杷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公元3-5世纪的晋代枇杷就已引入莆田市,莆田枇杷历史至少在1000年以上,由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莆田枇杷的品质比江苏、浙江、日本产的都要个大,品质要好,名扬四方。公元14世纪时的郡守赵励修刊的莆田县志就有记载: 枇杷别名芦桔,夏初成熟,色黄味酸。   1949年莆田枇杷的面积100公顷,产量190吨,20世纪50~80年代中期,从常太镇开始枇杷种植,开始发展,随后向山区逐渐铺开,到2001年全市枇杷种植面积达1.21万公顷、产量3.5万吨;2002年枇杷总产量达4.5万吨。2006年莆田枇杷种植面积近30万亩,占全省的1/2、全中国的1/4,年产量达近10万吨,莆田枇杷已经成为当地的农业支柱产业。2007年全市枇杷种植面积达1.8万公顷,产量8万吨、产值近4亿元,莆田枇杷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福建省的50%以上,在国内同类产品中所占的市场份额超过25%。2011年,莆田枇杷栽培面积30万多亩,占世界枇杷面积的五分之一、中国的四分之一,年产量达8万多吨,占全中国枇杷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莆田市连续在昆明、兰州、沈阳等地举办枇杷节,推介 莆田枇杷 品牌,不断扩展市场。4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莆田桂圆、莆田枇杷、中山脆肉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8年12月10日起对莆田桂圆、莆田枇杷、中山脆肉鲩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8年第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