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道口烧鸡
邢台道口烧鸡是河北邢台地区著名的汉族传统小吃,源于河南道口镇,是道口义兴张烧鸡店的分支。造型美观完整,色泽浅红而带嫩黄,肉质软烂,味美鲜香,一般可存放2~5日而色味不变,冬季存放时间更长。邢台道口烧鸡的做法食材:鸡100只、食盐2~3千克、砂仁15克、豆蔻15克、丁香3克、草果30克、陈皮30克、肉桂90克、良姜90克、白芷90克;须用生长半年以上、两年之内的嫩雏鸡和肥母鸡,重量在1~1.25千克
虾油小菜
虾油小菜是河北地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菜,味清香,质脆嫩。虾油小菜是将苤蓝分别切成30毫米长、15毫米宽、3毫米厚的菱形块和25毫米长、15毫米宽、3毫米厚的锯齿花;将芹菜、豇豆角切成3厘米长;将黄瓜破半去籽,切成25毫米长、10毫米宽的条;将花生仁炒熟去皮。将上述准备好的原料和地环、姜丝掺拌在一起沏水,12小时捞出,榨去20%的水分,用虾油泡制,使虾油没过菜,每天翻缸一次,一周即成。这道小菜很
义盛永熏鸡
义盛永熏鸡是河北唐山路南区一道汉族传统小吃。此菜色泽美观,味道浓香,鲜美可口。义盛永熏鸡是将白条鸡经过整型,按大小依次摆于锅内,加上陈年煮鸡老汤,对上适量清水,以使汤汁浸没鸡身。然后加上花椒、大料、桂皮、白芷、茴香(装纱布袋内)及葱、姜、蒜、食盐等调料,用量多少视季节和老汤多少而灵活掌握。用大火将锅烧沸,再改中火煮一段时间,然后用小火焖煮至熟烂即可出锅而成。1.选料:选用只重在500克以上的健康无
南和小米煎饼
南和小米煎饼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的特色小吃。南和小米煎饼具有焦、嫩、香、甜,粗粮细作,营养均衡特色。后经国家高级营养师赵国强多次研制成香甜可口,营养均衡,源于自然,制作方便深受欢迎的食品。南和县特色小吃小米煎饼取材于南和金米,并辅助添加小麦面、葡萄干、熟芝麻和白糖,经加水调和后,打糊发酵,上铛烙熟即可食用,具有焦、嫩、香、甜,粗粮细作,营养均衡特色。
赵家蒸包
5、关火之前揭开锅盖,否则水会滴回到包子表面,形成发黄的水泡,用同样的办法分批将所有包子蒸熟即可。
蜂蜜麻糖
蜂蜜麻糖是河北省唐山市特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产于唐山丰润县七树庄,原用捞浆方法生产。1930年传至唐山市,改用了浇浆方法。蜂蜜麻糖以精面粉、白砂糖、蜂蜜、香油、花生油等为主要原料,经配料、合面、擀片、清面、放片、剁片、炸制、浇浆等工艺制作而成,具有片层均匀、片薄如纸、色泽淡黄、美似玉雕、清香甜脆等特点,是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糕点。麻糖是由冀东地区的排杈演变而来。当时,人们逢年过节都喜欢用
威县粉皮
威县粉皮是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的特产,威县粉皮色泽银白光洁,略呈透明,具有弹韧筋道、口感爽滑、厚实耐煮等特点,深受县内外广大群众青睐。粉条、粉皮是威县有名的土特产品,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粉条、粉皮在前期制作淀粉的工艺步骤大致相同,漏制过程中,粉条是用漏勺将淀粉浆直接漏进沸水锅中。粉皮是在沸水锅内放置一只铜质圆盘,将淀粉浆倒入盘内用力旋转摊平,煮熟后晒干而成。威县粉皮是用水磨绿豆淀粉纯手工精制而成,质薄如
青县白灵菇
青县白灵菇产自河北沧州青县,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有“植物鲍鱼”的美称,其形状奇特,洁白如雪,味道鲜美可口,香味浓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已实现人工培育,市场参考价格:10-15元/1斤。青县白灵菇的特点青县白灵菇形状奇特,色泽洁白,肉质细嫩,口味鲜美。青县白灵菇中富含蛋白质14.7%,脂肪4.31%,粗纤维15.4%,氨基酸总量为10.6%,并含多种有益健康的矿物质,特别是真菌多糖
威县火烧
威县火烧是河北邢台市著名的汉族传统小吃,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香酥的口感而远近闻名。融合北方的油饼与胡饼制作工艺,用冀南的精面粉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打成风味独特的火烧。清初时,距威县不远的临清成为北方的商业重镇,威县火烧很快占领了临清市场,并在当时的直隶、山东交界各州县享有盛名。威县火烧是威县人民独创的智慧结晶,威县火烧可以说是“风风火火闯九州”,威县人已把火烧生意做到了西安
二仙居碗坨
二仙居碗坨是河北承德当地人人知晓的盛产特产荞麦,“荞麦于山田尤宜。《广群芳谱》曰:‘北人日用以供常时,农人以为御冬之具’”。这足见当时北方及承德一带农人是以荞麦做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宋代诗人陆游还曾有“荞麦漫漫连山路,豆荚离离映版扉”诗句,极言荞麦之盛。用荞麦面制的碗坨,是承德专访传统风味小吃,已有200多年历史。它的特点是:营养丰富,酸辣鲜香,滑嫩筋道,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美味食品,吃起来别具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