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特产有王过酥梨、闻喜煮饼、芮城麻片、南式细点、闻喜花馍等。其中王过酥梨果实大,色泽金黄,皮薄,肉质细嫩洁白,汁多味甜,酥爽可口,为梨中上品。含有多种维生素,食后止渴、下火、化痰。

王过酥梨:

王过酥梨,产于运城盐湖区王过村。由于“小气侯”特殊,王过酥梨果实大,色泽金黄,皮薄,肉质细嫩洁白,汁多味甜,酥爽可口,为梨中上品。含有多种维生素,食后止渴、下火、化痰。王过酥梨既是鲜食佳品,又是梨罐头、梨膏加工的上等原料。关于王过酥梨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当年刘秀战王莽时曾歇于王过护钟柏下,浓荫做风,顿觉身轻气爽,唿曰:“王之天矣!”靠柏而息,朦胧间一老者叩拜“老身柏仙,吾王圣明,此乃宝地,万无忽视,振兴汉宝,木上取利,娘娘有助,百姓出力。”说完化为轻烟而去,刘秀急追。勐醒,原来是南柯一梦,知是柏仙点化,便到娘娘庙前进香,求的一答“振兴汉宝,木上取利,繁衍成气”,此刻,贡桌上一个酥梨自动滚出贡盘落到刘秀身边。刘秀悟道“木上取利为梨,既于社稷有关,不可忽视”,于是立召村民,予以警示,先敬古柏,继而亲手栽树。王过酥梨园还有一块角地,相传是刘秀栽梨处。

闻喜煮饼:

闻喜煮饼有着山西“饼点之王”的美誉,在明末就已有名气。闻喜煮饼并不是饼状,而是滚圆形,外边裹一层脱皮芝麻。闻喜煮饼形似圆月,由于外皮粘满白芝麻,所以外观是月白色。掰开两半,外皮可拉出3-6厘米的一窝金丝,吃到嘴里,酥沙松软,不皮不粘,甜而不腻,食后回味,有一种松柏的余香。闻喜煮饼至今仍是老少皆宜的一种大众食品,在双合成等饼店都很常见。闻喜煮饼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康熙皇帝巡行路径闻喜时,闻喜官绅为迎接圣驾,遍选名师治宴。席间,皇上觉得其他肴馔都淡而无味,唯有煮饼滋味独特,余味绵长,不禁喜问其名,众官宦搜索枯肠,都想取一个吉利的名称来讨皇上高兴,但因皇上猝然发问,不免一时语塞,无言以对。皇上见此情状不觉笑说:就叫煮饼吧。于是康熙皇帝命名的闻喜煮饼就此名声大燥并流传至今。

芮城麻片:

麻饼特色小吃(企业商用).jpg"/>

芮城麻片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产于黄河北岸的芮城县。是用芝麻、小米汤、熟面粉、大豆油、柠檬酸、广东榴花白糖等10余种原料和质软甘甜的芮城井水精制而成。片薄如纸,晶莹透光,其味蜜甜,入口酥脆,食后有余香。经盛夏则不粘连,存放久而不变味。芮城麻片起始于明末清初,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据《芮城县志》记载:“芮邑熬米糖,出商于秦晋豫者已殊不少,西达潼渭,南及巩洛,北逮降汾,颇获专利。”

南式细点:

南式细点是山西省运城市的一道汉族传统名点,由中国南方引入已有400余年历史,经长期发展演变,成为运城的独特产品。细点区别于山西其它糕点的突出之处就在于“细”:加工精细、成品细腻。在工艺上,也分得较细。南式细点花样繁多,口味各异,外形美观,层次分明,具有酥、松、甜、香等特点。南式细点也成为山西八大名点之一。清朝干隆年间(1736年——1795年),在“长春载”制作南方细点的糕点师吕楚清(临猗吕家源头人)辞去“长春载”职务,联合临猗高家庄王郁文出资,在现运城解放路西侧开设了“福同惠”杂货店。他们勇于创新,善于经营,并吸取南方点心的优点,结合当地口味,不断改进工艺,创制出具有独特风味的细点,远销华北各省市及东北等地区。

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汉族传统名点。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花式各样,从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传承发展到今天,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具有丰富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地方特色。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闻喜花馍的制作工艺相当讲究。从麦子的筛选、晾晒到面粉的加工,从制酵、发面到捏形、蒸制,以及成形和着色等,无处不精益求精。要做出一个像样的花馍,至少需要4到5天,一个花馍需要9个大工序即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100多道小工序,全靠手工揉捏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