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巷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1986年公布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陆巷村坐落东山岛西侧,距离镇区十三公里,北靠寒谷山,东倚嵩峰山麓的缀岭,面对太湖,与西山岛隔湖相望。村落规模较大,居民二百余户,人口约八百七十人。陆巷村历史悠久,聚落形成于南宋初年。此后其他氏族陆续迁入,遂形成由王、姜、叶、周、李、金六大姓氏聚居的村落。


村落处于较为平坦的山坞内,群山环抱,恬静安逸。村落的建设,因地制宜,辟有“一街六巷三河港”,呈鱼骨状空间布局。一条老街居中,由南向北横贯全村,长约里许;六条横巷在老街东侧,横巷与老街垂直相交,向山坡蜿蜒伸展;蒋湾港、陆巷港、寒山港三条河港在老街西侧,河水清澈,缓缓流向太湖。



老街路面用条石铺设,名为紫石街,是村内的交通主干道。街的两旁店铺林立,明清时这里曾有钱庄、当铺、客栈、米行等商家。如今主要有供应油盐酱醋及日用百货的店铺,以及茶楼、餐馆、理发店等。


陆巷村作为沿太湖山区村落,种植花果、茶叶、桑树,乃是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柑橘、枇杷、杨梅、石榴、银杏、板栗等果木苍翠欲滴,房前屋后花果飘香。如今村里种植最多的是柑橘,产值最高的是碧螺春茶叶,养蚕业已经衰落,桑树逐渐无人栽种了



陆巷村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是王鏊,官高位重学问好,尤其是他在科举上的巨大成功,影响深远。至今紫石街上“解元”、“会元”、“探花”三座古牌坊,就是历史的记忆。陆巷的文物古迹,除上述“解元”、“会元”、“探花”三座古牌坊和王鏊墓外,最主要是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今存的明代建筑有遂高堂、双桂楼、会老堂、春卿第等十九处,面积6182平方米;清代建筑有惠和堂、粹和堂等十五处,面积11514平方米。此外,还有一批民国建筑。明代建筑因年代久远,大都已不十分完整,但仍可见当年建筑风貌。惠和堂、粹和堂是两处大型第宅,均系叶氏修建于清道光年间,惠和堂西侧尚保存了一幢典型的明代楼厅,相传即王鏊所建静观楼遗构,今作为陆巷街区博物馆对外开放。


陆巷村乃一村落,能集中保留如此多古民居建筑,十分罕见。这是一批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组成古村风貌的重要元素,也是研究江南地区明清建筑史的一批典型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