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


介绍:  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布很多地区。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 平、齐、和、光、顺、匀 的特点。1基本概述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以苏州刺绣研究所的高新区的镇湖镇(现改为街道)刺绣最为有名。  苏绣即苏州刺绣,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据《清秘藏》叙述苏绣 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 可见在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文化古城苏州,素有 人间天堂 之称,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的苏州刺绣艺术,亦早已闻名于世。小桥,流水,人家,园林,昆曲,美食。古典格局,诗意江南。二千五百年的苏州文 苏绣精品明熠熠生辉。苏绣,是江南女孩一生中最最美丽的情结。那些绣花用的绷布、绷架、苏针、花线,它们依恋的目光永远不会离开水灵如草清澈如花的江南女孩了,任伊老了,在江南,它们的目光也不离开。这是刻骨铭心的爱情啊,苏绣对江南女孩是天荒地老般的爱情。 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苏州有一种工艺名叫苏绣。女红之巧,十指春风。2历史追溯  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国之前据西汉刘向 说苑 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 绣万国于一锦 之说。  宋朝据《清秘藏》叙述, 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 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水平。  明朝(1368~1644年)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 家家养蚕,户户刺绣 的盛况。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 (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它的发展。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 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 之称。自此,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清朝(公元1644~1911年)的苏绣以 精细雅洁 而闻名,当时的苏州更有了 绣市 的誉称。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出现了精美的 双面绣 ,仅苏州一地专门经营刺绣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  清朝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品,几乎全出于艺人之手。民间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 清月山庄面、香包、扇袋等方面。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还有一种 画绣 ,属于高档欣赏品,称之为 闺阁绣 。史载吴县的钱慧、曹墨琴,吴江的杨卯君、沈关关,无锡的丁佩、薛文华等人的佳作,皆名垂一时。  特别是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流的潮流中,苏绣也出现了创新的兆头。 光绪年间,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沈云芝闻名苏州绣坛,她溶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于刺绣之中,新创了 仿真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