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云锦



介绍:  云锦是一种中国传统提花丝织锦缎,为南京特产。因其图案绚丽、纹饰华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与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并称 中国四大名锦 。云锦至今有约1600年的历史。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在建康设锦署,被认为是云锦正式诞生的标志。从元代开始,云锦一直为皇家服饰御用贡品。清代设有 江宁织造署 。云锦织造工艺是中国传统束综提花机中最复杂的一种,采用15世纪发明的云锦妆花环形大花楼木织机由两人配合织造。云锦有 织金 、 库锦 、 库缎 、 妆花 等主要品种流传至今。1 基本简介

 现代只有南京生产,常称为 南京云锦 ,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 中国四大名锦 (与苏州缂丝并誉为 二大名锦 )。  云锦的 锦 字,是 金 字和 帛 字的组合,《释名·采帛》: 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 这是说,锦是豪华贵重的丝帛,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得起。明 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袁可立子)宪副》: 大人每称之曰:‘计部叹巧妇之炊,冏寺羡空群之顾,首山无庚癸之诺,埛野多云锦之胯。’   南京云锦是一种始于南朝而盛于明清的丝织工艺品,它历史悠久,纹样精美,配色典丽、织造细致,是纺织品中的集大成者。对于这样一种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我们仅限于原生态的继承和保护是不够的,还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让云锦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2 历史发展

 南京云锦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的城市史密切相关。南京丝织业最早可追溯到三国东吴(公元222年—公元280年)时期,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末年,大将刘裕北伐,灭秦后,将长安的百工全部迁到建康(今南京),其中织锦工匠占很大比例。后秦百工中的织锦工匠继承了两汉、曹魏、西晋和十六国前期少数民族的织锦技艺。公元417年东晋在建康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被看做是南京云锦正式诞生的标志。从元代开始,云锦一直为皇家服饰专用品。明朝时织锦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并形成南京丝织提花锦缎的地方特色。清代在南京设有 江宁织造署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宁织造20年之久。这一时期的云锦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代表了历史上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最高成就。  南京云锦织造鼎盛时拥有3万多台织机,近30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是当时南京最大的手工产业。1949年后,政府先后投资几千万元用于恢复和保护云锦,南京市云锦研究所还成功地科学复制了20世纪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素纱褝衣 、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 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 等,但云锦仍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现在全国真正懂云锦技术的不过50人。  云锦过去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现代云锦继承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格而有所发展,传统品种有妆花、库锦、库缎等几大类(见 妆花 、 库锦 、 库缎 ),库金、库锦等等以清代织成后输入内务府 缎匹库 而得名,沿用至今。妆花类织物是代表云锦技艺特色和风格的品种,图案布局严谨庄重,纹样造型简练概括,多为大型饱满花纹作四方连续排列,亦有彻幅通匹为一单独、适合纹样的大型妆花织物(如明、清时龙袍、炕褥毯垫等)用色浓艳对比,常以金线勾边或金、银线装饰花纹,经白色相间或色晕过渡,以纬管小梭挖花装彩,织品典丽浑厚,金彩辉映,是云锦区别于蜀锦、宋锦等其他织锦的重要特点。1949年后,在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创新品种,如雨花锦、敦煌锦、金银妆、菱锦、装饰锦及台毯、靠垫等,供应蒙、藏兄弟族服饰和书画装裱、旅游纪念品、外贸等的需要。  截止2009年,了解云锦的人很少,即使是南京人亦是如此.关于云锦的书则更少,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南京云锦》,倒是既可以满足欣赏者的好奇,又可以作为云锦研究者的案头书。著名红学家李希凡先生称赞这本书 把云锦的美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